模仿《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节目这么多,为何只有姐姐“浪”起来了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结束后,很多电视台想要重新打造同样一款爆款综艺,却未能如愿。

可无论是《元气满满的哥哥》还是《披荆斩棘的哥哥》,甚至是《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也无法重现第一季的辉煌?

一个现象级的节目,一场全民的狂欢,很难依靠单纯的资本复制出来。

《浪姐》第一季,到底妙在哪里?

自动草稿

 1 

姐学的盛行——不愿受控的“她时代”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之前,姐学已经在互联网上流传许久。

追溯到2018年,一条微博内容为“淑女的品格”的脑洞故事在网上掀起了一阵热烈的讨论。由四个独立单身女性组成的女子群像都市剧,虽然只是网友的一场脑补,但对于这块长久空白的市场,足以引起一阵沸腾了。

2019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颁奖典礼现场,海清在现场直接喊话年轻导演,“我们一定会比胡歌便宜,也一样好用,希望大家给我们更多机会!

海清的喊话,既代表着中生代女演员的焦虑,也代表着这一块市场上的空白——以中年女性为主角的影视剧。

自动草稿

崇尚白瘦幼的审美,使得女明星一旦过了“花期”就面临着无戏可拍的局面,似乎一过了三十,只能接那些婆婆妈妈的角色。为了观众和市场,少女感成了她们不得不追求的东西。

审美大环境如此,越来越多的同类型的小白花被输送到荧屏。

但是这一套,似乎激不起观众的兴趣了。

有些东西在悄悄地发生改变——观众的观念。

这几年,关于“女性”的话题总是能引起大众的讨论。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在长期的父权文化压制下,“女性”、“女权”就像被投到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原本的“可控”。

观众在这样的环境下,渴望看到一些新的东西。不是柔光磨皮、千篇一律的小白兔,而是独立、自主、优雅的“大魔王”。

在观众对新女性形象的殷切期盼中,高举“三十而骊”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乘着这股风来了。

自动草稿

失控的魅力——引爆流量的子弹

如果说别的节目组是害怕选手出乱子,那么浪姐的节目组是生怕不出乱子。

参加这档综艺的姐姐,基本已经在娱乐圈里摸爬打滚了多年。不同于妹妹青涩乖巧,姐姐们一个个“脾气大得很”。

打破了传统选秀节目中选手被虐的套路,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观众看到的是节目组溢出屏幕的求生欲、晓明历险记还有选手亲自下场撕评委的名场面……

这种近乎“失控”的场面,引来的是一阵阵热烈的讨论和接二连三的热搜……节目的热度也在这一次次出圈中被炒得更高。

诚然,一开始打着新时代女性的口号的节目组,吸引到更多的却是吃瓜看戏的八卦群体。尽管有人批判节目组违背了初心,但是抛开这一切,《乘风破浪的姐姐》确实是国内一次极为成功的综艺节目,而这种成功几乎是史诗级的。

处在失控状态下的,不仅是节目组,还有这个节目的观众。

无论是冲着独立女性的话题去看的观众,还是纯粹抱着吃瓜看热闹心态的网友,都在这档时时处在“失控”状态下的节目里,看到了她们想要看到的东西,并且参与到其中,并在不知不觉中给这个节目的热度添砖加瓦。

观众在互联网的连接下不自觉形成一个庞大的社群,伴随着节目的节奏,社群群体在一次次的出圈讨论中疯狂输出,并不断扩张……

而正是这种失控,使得《乘风破浪的姐姐》成了一个现象级的热度话题,斩获大批的粉丝和巨大的流量。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