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川区社区婚庆酒席新规引热议:探寻移风易俗与基层法治的和谐共生之道
近日,重庆市南川区某社区出台的一则关于规范居民办酒事宜的通知,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层层涟漪。这一通知的发布,无疑是对传统习俗的一次大胆挑战,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移风易俗与基层法治之间如何和谐共生的深思。
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居民在操办结婚酒席时,需提前十日向所属居委会提交书面申请,这无疑给居民们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同时,除了婚礼和丧葬酒席外,其他所有酒席活动均被列为严控范围,这无疑是对传统习俗的一次全面颠覆。此外,餐饮企业在承办酒席前,还需确认主办方已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备案,并向市场监管局和所在乡镇(街道)进行报备,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压力。
在我国,红白喜事以及各类庆典活动,向来是借酒席之机宴请宾朋,以此维系和拓展人际关系网络。然而,这种习俗在彰显人情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盲目攀比、过度消费、高额礼金压力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民众的经济负担不断加重。为此,重庆南川区等地政府开始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倡导节俭文明的宴席礼仪改革。
然而,南川区此次出台的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要求居民提前申请以及全面限制特定类型酒席的规定,似乎有些过于严苛,且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这种以公告形式强行推行的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法律的边界,也可能引发民众的抵触情绪。
同时,要求餐饮企业在承接酒席业务时充当“审批者”的角色,查验主办者的审核资格,这种做法更是引发了广泛质疑。这不仅逾越了企业的法规权限,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还可能损害民生福祉。
此外,我们还需要深入思考社区居委会在社会治理中的权责范围。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核心载体,其主要职能应在于普及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处理居民公共事务,化解民间矛盾,辅助维护社区治安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居委会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行政色彩,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出了其法定权限。这种越权行为不仅背离了居委会的性质和宗旨,也可能使社区治理偏离法治轨道,产生负面效应。
针对上述情况,重庆市南川区文明办已迅速介入,指导涉事街道社区纠正不当行为。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在推动移风易俗和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法治精神,确保所有治理行为既遵循法律条文,又能体现人文关怀。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到移风易俗与基层法治之间的和谐共生之道,为构建更加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